首页 > 最新动态 > 【创作感悟】从项目主持人到出版策划人——《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创编访谈
最新动态
【创作感悟】从项目主持人到出版策划人——《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创编访谈
2024-06-2715
提要:《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的主编既是研究阶段的项目主持人,也是出版策划人,历时8年,打磨出这套“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百科全书”。该丛书对中国百年历史长河中的科幻作品进行梳理,划定了编选范围和标准,制定了评判和赏析的要求,最终从中遴选出55部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精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入选作品进行深度赏析。


一、出版背景:与科幻创作的20年不解之缘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您与科幻、特别是与中国科幻的结缘,以及《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出版背景。

答:我与科幻结缘已20年了。我博士研究阶段的论文选题是科幻,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工作也是科幻,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还是科幻。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是我在第二站博士后工作期间主持的项目。项目首先对中国百年历史长河中的科幻作品进行梳理,从中遴选出55部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然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入选作家作品进行深度赏析。研究突出史诗性,即以百年历史为线索编选作家作品;强调专题性,即对各个时代科幻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凸显其创作特色和文学风格,挖掘其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和文学审美价值。

这项研究旨在促进中国科幻事业的繁荣,推动中国科幻创作的健康发展,为科幻理论的深入发展搭建理论平台;通过对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进行赏析,鼓舞科幻作家的创作信心,为其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提升读者的阅读水平,为科幻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这项研究有以下两个创新点:一是对国内百年科幻作家作品进行赏析,无论作品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属首次;二是从作品入手,对中国百年科幻小说进行系统的文本解读,在学界亦属首次。


二、作为书稿基础的研究积淀:百年中国科幻高潮迭起,仍需再接再厉

问:请对中国科幻小说近百年来的发展与同时期世界科幻小说的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比较。

答:自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弗兰肯斯坦》起,世界科幻诞生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中国科幻作为世界科幻富有建构性的力量,是其一个重要的板块。从1904年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于《绣像小说》上刊载发表至今,在本土化进程中,中国科幻从模仿西方科幻到输出本土科幻,已经走向成熟,以王晋康、刘慈欣、韩松等为代表的科幻作家的创作,在世界科幻领域也处于顶级水平。但是这100多年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并不是连续的线性发展,而是呈现出点状分布,时断时续,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才呈现出持续发展的状态。科幻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与国家科技发展密切相连,所以无法做简单比较。

问:回顾中国百年科幻小说出版的历史,您认为作者的创作手法、创作规律呈现哪些明显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科幻小说的图书出版呈现哪些明显的变化?您如何解读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答:总体来说,自晚清以来的章回体小说,到现当代的科幻作品,其创作模式与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一脉相承,因为科幻本身就是文学的一种。篇幅上,最初以短篇为主,21世纪以来长篇渐多。当然,不同历史时期,科幻有其独特的时代风格,这与时代需求、阅读方式和习惯、创作的条件等有关系,一言以蔽之,科幻小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立足中国百年科幻的发展历史,您觉得中国科幻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答:现在中国科幻越来越受到读者喜爱,越来越获得国家层面的重视,这些都为科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令人欣慰。中国科幻每年的创作数量也在明显增加,这也是非常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整体而言中国科幻创作发展需要注意几点:一是作家创作热情很高,但作家的创作积累有待提高,作品题材同质化倾向明显,题材扎堆;二是创作队伍有待加强,科幻若想持续发展,这个问题需要重视;三是科幻研究需要加强,科幻理论总结和指导需要加强。

说到中国科幻的未来,这种预言式的判断,没法准确总结,因为历史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现在可以说说我自己的愿望:希望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幻能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能还要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好在国家如今已经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科幻的发展需要从源头上得到扶持和培育,如创作人才队伍(包括小说原创、影视动漫,游戏等)、研究人才队伍、科幻教育的深入发展等。总的来说,希望中国科幻能够稳健、持续、良性发展。


三、科幻佳作赏析类丛书的创作:披沙拣金,选优拔萃,深度赏析,形神俱美

问:《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遴选这55部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精品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度赏析?

答:项目启动时,这些标准都经过了专家们的商议和讨论。

编选的时间范围是从1904年到2011年。筛选的标准是作品具有时代影响力、为作家代表作、获奖作品、曾在重要刊物上发表或连载,兼顾题材类型、读者反映和市场销量、地区性分布,同时向新时期作家倾斜,最后全书总字数为1881千字,包括作家作品和赏析研究文章共5册。

评判和赏析部分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首先要有各时代综述。即要对各时代科幻总体创作情况进行述评,内容主要涉及当时科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文艺思潮、读者的审美反映、科学文化诉求等,要尽可能囊括当时参加科幻创作的作家,指出其总体创作倾向,强调他们对该时期科幻发展的推动作用,凸显文学史料价值。二是精品赏析,这部分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要求:作家生平简介及创作述评;作品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思潮(结合作家个人的专业背景、文学观念、个性气质等);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科学思想意义、文化价值、哲学思考等;作品在特定时代下对青少年读者科学想象力的拓展和激发;将作品放入中西科幻比较(题材类型、主题意义、创作技法、文化哲学等)之中;作品的编辑评价、读者反应及市场效应;作品后的注释和参考文献。

问:在编纂这套丛书的过程中,您是怎么进行系统设计的,在开本选择、装帧设计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答:这套书对我而言有特别的意义。在出版之前的研究阶段,我是该项目的主持人;进入出版环节后,我是该书的策划人。所以对于这套书的编辑和出版,首先考虑到它是学术成果,我们要尊崇学术的风格;其次,从编辑角度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读者获得舒适的阅读体验。所以,面对这样近200万字的成果,如何能够保证每本书薄厚适宜、脉络清晰,都是与编委会专家们充分讨论之后确定的,而不是仅为节省成本就简单压缩成三厚本,结集出版,交差完成任务。所以,编辑成册、封面装帧、内文版式设计,以及用纸等方面,都是用了心思的。有评价指出:“《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丛书开本合宜,封面色调庄重,文字编排宽松适度,阅读体验好。”我认为,它能够获得两个金奖,说明专家们都看到了这些努力。

问:从科研课题到出版成书,整个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作为研究者,您觉得一部科幻小说作品满足哪些特征即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答: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套书从研究到出版用了8年,一个人在最美好的年华做了这么一件事,多么美妙。我对这套书倾注了所有感情,它就像我的孩子,我看着它从无到有,逐渐成型,如今呈现在大众面前能够获得喜爱,甚至不少中学和高校把它作为科幻选修课的参考用书,我像个母亲一样欣慰。

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应该具备这样几个基本特征:好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科幻构思,丰富的想象力,引人深思的哲学内涵。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科幻经典和深受读者喜爱的科幻精品首先值得推荐阅读,例如,《三体》《流浪地球》《生命之歌》《水星播种》《宇宙墓碑》《伤心者》等。


作者简介


王卫英:文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科幻编辑部负责人,长期致力于中国科幻的研究与出版传播工作。

来源 / 科普创作与编辑:第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图书佳作评介


END




END

排版:沈 丹

编辑:闫进芳

审定:李红林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