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世界科幻动态】从科幻电影看人工智能的未来
最新动态
【世界科幻动态】从科幻电影看人工智能的未来
2025-07-021

科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展现未来科技与人类命运交织想象的绝佳舞台。在众多科幻元素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持续热门的主题。从早期的《阿尔法城》(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1965)、《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到近年的《创:战纪》(Tron: Legacy,2010)和《AI创世者》(The Creator,2023),AI在科幻电影中不断迭代演变,引发了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幻电影成为展示这一未来科技可能性的重要窗口。AI与科幻电影之间的紧密关系,源于两者共同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科幻电影通过构建未来世界的蓝图,让人们得以窥见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巨大变革,而AI作为这些变革中的核心力量,其角色和功能往往成为电影叙事的关键。它们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达形式,还引发了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和对科技发展的深刻思考。


一、AI主题科幻电影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AI与科幻电影的关系愈加紧密,越来越成为科幻电影中的常见元素。这体现在主题探讨、角色设定、情节构建、视觉效果与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首先,科幻电影通过AI这一元素深入探讨了与未来社会、科技发展、人类身份和伦理道德相关的主题,例如人与机器的关系、技术失控的潜在危险、机器是否应拥有权利和情感等。其次,AI经常被塑造为电影中的主要或重要角色,如机器人、虚拟助手、具有自我意识的计算机系统等,这些角色可能拥有超越人类的智能、情感或身体能力,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力量。再次,AI经常作为科幻电影情节的核心元素,其发展和行为对故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例如AI可能背叛人类、帮助人类解决危机、或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和未知领域的伙伴。此外,AI在电影中的呈现往往伴随着先进的视觉效果和技术创新,特效团队利用最新的计算机图形技术,创造出逼真且引人入胜的AI角色和场景,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以AI为主题的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高的票房收入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些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电影产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根据数字网(The Numbers)的统计,截至2024年8月22日,该网站收录AI主题的电影共64部,合计全球票房82.19亿美元;其他类似主题的电影还有:机器人(Robot)主题电影164部,合计全球票房312.03亿美元;赛博格(Cyborg)主题电影25部,合计全球票房50.58亿美元;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主题电影16部,合计全球票房31.03亿美元。

从创意类别(Creative Type)为科幻来看,64部AI主题电影中有46部为科幻电影。其中,有14部还属于机器人主题,有4部还属于赛博格主题,有5部还属于虚拟现实主题。从影片类型来看,这些影片中有18部动作片、14部惊悚/悬疑片、7部冒险片、2部喜剧片、3部剧情片、2部恐怖片、1部音乐片。从内容来源来看,有42部原创剧本、2部基于小说/短篇小说改编,基于漫画/图形小说改编、基于短片改编和基于TV改编的各有1部。从制作方法来看,有39部为实拍,5部为实拍加数字动画特效,2部为动画片。按照美国电影协会(MPA)分级来看,有18部R级片、11部PG-13级片、5部PG级片、2部G级片和6部未评级(Not Rated)影片。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电影制作成本合计19.10亿美元,全球票房合计54.42亿美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85。在这些电影中,以《黑客帝国》(The Matrix,1999)、《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等系列电影最具影响。“黑客帝国”系列在1999至2021年的22年间上映了4部电影,平均每部的制作成本约1.39亿美元,全球票房合计17.91亿美元,平均单片全球票房约4.47亿美元。“终结者”系列在1984至2019年的35年间上映了6部电影,平均每部的制作成本约1.36亿美元,全球票房合计20.74亿美元,平均单片全球票房约3.45亿美元。从单片来看,以《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The Matrix Reloaded,2003)最具影响,制作成本为1.5亿美元,全球票房达7.39亿美元(见表1)。除这些经典优秀电影外,近年来较具影响的还有《AI创世者》《异星战境》(Atlas,2024)等。

表1 全球票房最高的25部AI主题科幻电影

单位:亿美元

1.jpg2.jpg


二、AI主题科幻电影的流行原因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充满无限可能的题材。近年来AI主题科幻电影显著增多,截至2024年8月22日,根据数字网统计,20世纪60年代发行1部,20世纪70年代发行1部,20世纪80年代发行3部,20世纪90年代发行4部,21世纪初秩发行6部,21世纪10年代发行23部,21世纪20年代发行8部(见图1)。AI主题科幻电影数量的增加,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新颖、高科技题材的好奇心,也推动了电影行业在特效、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创新。

1751425290165.jpg

图1  1968—2024年AI主题科幻电影的发行数量

与此同时,AI在科幻电影中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体现在主题探讨的广泛性、角色塑造的多样性、叙事手法的创新性和视觉效果的震撼性等方面。科幻电影开始深入探讨AI与人类的关系,包括伦理、道德、爱情、友情等多个层面。这些电影不仅关注技术本身,更关注技术对人类社会、个人身份以及人性的影响。AI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或邪恶的反派,而是被赋予了更加复杂、多维的性格和情感。为了更好地展现AI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创作者开始尝试各种创新的叙事手法,包括非线性叙事、多重视角、时空交错等,这使得观众能够更沉浸式感受AI的魅力。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科幻电影中的视觉效果也愈发震撼。无论是逼真的机器人形象,还是充满未来感的虚拟世界,都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这一发展不仅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人类对于AI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刻思考与丰富想象。

例如,《异星战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世界,一个AI技术高度发达但同时存在信任危机的时代,AI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工业制造、情报分析、医疗健康、军事国防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片中有机甲操作系统史密斯(Smith)、AI机器人哈兰(Harlan Shepherd)、卡斯卡(Casca Decius)等多个AI角色,它们在剧情发展和展现AI与人类之间复杂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史密斯是关键的AI角色,它促使主角阿特拉斯(Atlas Shepherd)放下对AI的偏见,重新审视自己对AI的态度,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哈兰是主要的反派AI角色,意图终结人类文明,展现了AI在失控状态下的极端危险性。该片讲述了阿特拉斯加入了一项捕捉一个叛逃AI机器人的军事任务,却在异星遭遇袭击,她在绝望中意识到必须与史密斯合作才能战胜哈兰的故事。阿特拉斯在与史密斯建立信任后不仅拯救了人类,也完成了对自我信念和人性本质的探索。《异星战境》通过紧张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塑造,深入探讨了AI与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潜在威胁时,人类应当如何应对。影片涉及科技、战争、人性等多个话题,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对这些主题进行深度思考。

近年来AI主题科幻电影日益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AI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在文化娱乐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幻作品中的许多设想逐渐变成现实,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创作者和观众。其次,AI带有的想象特征隐藏在各种社会表述当中,是构成社会文化心理的有机部分。在科幻电影中围绕AI所展开的种种未来性讨论,无论是持恐惧还是持乐观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想象。这种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探讨使得AI成为科幻创作的重要主题,满足了观众对于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再次,?早期经典的AI主题科幻电影不仅为后来的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还奠定了AI在科幻叙事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AI题材在科幻电影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并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审美特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AI题材科幻电影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随着观众对科幻电影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AI题材的日益普及,市场对AI题材科幻电影的需求也将不断扩大。可以预见,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公司开始投入AI题材科幻电影的创作和制作。

三、从科幻电影看AI未来


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社会需求的推动和产业政策支持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智能时代。相比前两次AI热潮(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第三次AI热潮源于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耦合。李开复博士称,这一次AI复兴的最大特点是AI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走出了业界的真实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紧密结合,开始在产业界发挥出真正的价值[1] 。在智能时代,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这一时代的到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去面对。

科幻电影作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世界,AI技术在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科幻电影中,AI技术往往以极具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AI技术涉及多个领域,首先是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拥有强大的计算和学习能力,还能与人类进行流畅的交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能够模拟人类的情感,与人类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例如,《AI创世者》中的阿尔菲(Alphie)、《414区》(Zone 414,2021)中的简(Jane),都是这一技术的生动体现。其次,科幻电影展示了AI在预测未来与决策系统方面的应用。AI系统能够利用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算法,预测未来的事件和趋势,为人类提供决策支持。在“终结者”系列、“黑客帝国”系列、《阿尔法城》等科幻电影中,AI甚至成为了城市或国家的决策者。在人机交互方面,科幻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AI系统不仅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指令,还能与人类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例如,《机器猛犬》(A.X.L.,2018)中的机器狗(A.X.L.),不仅能够准确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指令,实现高效的任务执行与交互,还能与人类进行情感层面的深度交流,构建一种更加紧密、人性化的关系。这种情感交流的能力让AI系统从一个工具或助手,成为能够理解、回应人类情感的伙伴。这种深度的人机交互,让我们看到了AI在未来社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此外,科幻电影还展示了AI在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在《升级》(Upgrade,2018)等科幻电影中,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必备工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则通过预测乘客需求和优化时刻表,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在现实世界中,科幻电影所展现的一些AI技术已经或接近成为现实。首先是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虽然现在的技术还未能制造出科幻电影中那种能与人类产生深度共鸣的机器人,但现实中的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与人类进行一定程度的交互,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根据环境做出自主决策。其次是预测未来与决策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AI系统能够预测天气变化、金融市场波动,甚至辅助医疗诊断。这些预测和决策支持功能,已经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在人机交互方面,现实世界的智能设备与科幻电影中的AI系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现实中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虚拟助手,都已经具备了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人们通过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与苹果语音助手(Siri)、艾莉克萨(Alexa)、小爱同学、小度等智能助手进行交互,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这种人机交互方式的普及,不仅提高了生活的便捷性,也改变了人们与技术的互动方式。此外,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也是AI在现实世界中取得重要进展的领域之一。随着传感器、通信和算法技术的不断发展,百度的“萝卜快跑”等品牌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测试和应用。同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也在一些城市得到了部署,通过预测乘客需求和优化时刻表,来增强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最后,智能家居与生活助手也是AI在现实世界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领域。智能音箱、智能灯光和智能温控系统等智能家居设备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这些设备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节家居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当然,科幻电影中的AI技术并非全部都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例如,高度情感模拟和超级智慧等技术,目前还处于科学研究的初步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AI在情感计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到科幻电影中机器人与人类无异的情感模拟能力。目前的AI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超级智慧的水平,也无法实现意识上传。意识上传等更为前沿的技术,更是涉及了许多未知的科学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和解答。

科幻电影中展示的AI技术既为我们展示了未来科技的无限可能,也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议题。通过对比科幻电影中的技术AI与现实世界中AI技术的当前状态,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技术已经或可能成为现实,而一些技术仍然是遥远的梦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科幻电影中的AI技术逐步成为现实。 


作者



牛兴侦,青岛电影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影产业、动漫产业。


① 资料来源于数字网(The Numbers,https://www.the-numbers.com/),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22日。

②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主要由美国电影协会负责,?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进行评价。?其分级主要包括:?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PG级(?家长指导级),?建议家长陪同观看,?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PG-13级(?特别辅导级),?建议13岁以上儿童观看,?家长需特别注意;?R级(?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才能观看?。

③ 资料来源于数字网(The Numbers),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22日。

④ 数据来源同上。

⑤ 资料来源于数字网(The Numbers)、豆瓣电影,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22日。


参考文献

[1]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39.

刊发于《世界科幻动态》2024年第4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世界科幻动态》稿信息





《世界科幻动态》长期征稿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邹 贞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