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学故事会】尹文英:给原尾虫分类的昆虫学家
最新动态
【科学故事会】尹文英:给原尾虫分类的昆虫学家
2024-10-216

你听过一种叫原尾虫的小昆虫吗?这是一种细如头发丝、体长只有一毫米、通体透明的小虫。它不仅是当今昆虫32个目中最晚被发现的一目,而且可能是昆虫之祖。研究它,对于揭示昆虫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因此,上世纪初,它被发现时便一鸣惊人,成为昆虫研究中不衰的“明星”。









意想不到的挑战


1964年,国际昆虫学会名誉主席、举世公认的丹麦原尾虫研究权威屠克森博士,集其辛勤研究几十年的成果,提出原尾虫的分类系统——将全世界当时发现的208种原尾虫分成3个科、16个属,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经典分类体系。

然而,仅过了一年,屠克森博士的经典理论,就受到了来自中国的一位“初生牛犊”的挑战——尹文英根据在上海发现的华蚖[yuán]新种的特征,提出了原尾虫第4个科!

屠克森认为华蚖新种应归于原三科中的某科。双方据理力争、相持不下。尹文英和她的华蚖成了热门话题,人们饶有兴味地打听:尹文英是谁?

不要说外国人不了解尹文英,当时国内的昆虫学家也未必都认识她。倒是一些研究鱼类的生物学家觉得惊诧:“尹文英?不是研究淡水鱼病虫防治的吗,她怎么研究起昆虫了呢?”

1922年,尹文英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尹赞勋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尹文英原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为了研究新兴的淡水鱼养殖业难题——鱼病学,她来到了艰苦的水乡;为了取得水乡活动的“自主权”,她学会了游泳;为了省事,她像当地人一样赤着脚轻捷地进进出出。江南水乡的风雨骄阳,将她“炼”得像渔家女一样黑黑亮亮。当地人亲切地称她是“我们光脚丫的女专家”。

经过3年努力,尹文英不仅与同伴们一起填补了我国淡水鱼病研究上的空白,为10多种主要鱼病找出了防治方法,也为以后的原尾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偶然的开端余并非偶然的结果


尹文英与原尾虫的结缘十分偶然。

1962年夏,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的杨平澜所长带领一行人去天目山采集标本,同时也邀请了刚从外地调回上海、尚未分配工作的尹文英一同前去。到了天目山,杨所长对她说:“你试试看,能不能找到目前尚无标本的原尾虫。”

尹文英饶有兴趣地对照着书本按图索“虫”。她拨开草丛,翻起瓦砾。蚊虫不时骚扰着她,咬得她浑身起包,痒得难受。中午无风,森林中好闷热,汗珠“嗒嗒”往下滴。一小时过去了,又一小时过去了……天目山到底有没有原尾虫?要是此时尹文英直起腰来,说一声“没有原尾虫”,那谁也不会觉得意外,可机会也就与她失之交臂了。

一贯严谨的尹文英没有灰心,她继续弯着身子,将眼睛更近地贴近散发出腐叶气味的地面。时间一久,头晕脚酸,可她仍一丝不苟地搜索着。又翻起一块小瓦片,在潮湿的泥地上,尹文英发现了一条与图上原尾虫挺像的小虫子。它那么小,又那么细,透明得几乎与土壤颜色融成一体。如获至宝的尹文英高兴得大叫起来。闻讯赶来的杨所长和几位昆虫专家,蹲在地上琢磨半天,谁也无法判定,也没法把它活捉。最后还是尹文英想了个办法,拔下一根头发,吐上唾沫,将这条小虫粘了上来,放入瓶子。然后,她又以同样的方法逮了十几条这种小虫。

他们迫不及待回到上海,放到显微镜下一看,再对照书上所示,嘿,真是原尾虫!

不久,尹文英正式调到昆虫研究所,开始了她的原尾虫研究。她由此成了研究此虫的中国第一人。

后来,尹文英在上海佘山发现了一种没人发现过的原尾虫新种,不同于屠克森博士所定的三个科。尹文英起名“华蚖”,意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现的,并向屠克森博士提出了把它定为一个新科的见解。

没想到,尹文英与屠克森博士的这场“争执”就此持续了近20年,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为了拿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也为了填补我国原尾虫研究的空白,并让我国的原尾虫研究走到世界前列,尹文英和助手、学生们踏遍祖国26个省市的山山水水,采集到2万余件标本。经过对我国不同地区长期的定点、定期、定量的采集、调查,尹文英获得了原尾虫的区系组成、生活习性、种群变动规律及地理分布等大量第一手材料。这时,尹文英感到:要将研究推入更高阶段,应当设法借助其他新学科的力量。

1980年,她大胆提出:将超微结构研究方法引入原尾虫分类学研究,能将原尾虫的外形特征与内部构造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使研究的结论更合理,更具说服力。

事实证明,这不仅使尹文英的研究如虎添翼,也让她与屠克森博士的争论有了结果。屠克森博士开始转变,同意了尹文英对原尾虫“家谱”的排列顺序。在原尾虫研究中,尹文英先后撰写论文70余篇,发表在国内外昆虫学杂志上。她记述了原尾虫208种,包括186新种、19新属、4新科和3新目,并构建了原尾纲为3目10科新分类系统,成为原尾虫分类学研究的里程碑。她关于原尾虫系统分类的新理论和屠克森博士的传统概念完全不同,引起同行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日本著名原尾虫专家今立源太良惊呼:“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是原尾虫研究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事!”国际著名的超微结构专家达莱博士,则称她是“一位不寻常的女性!”

尹文英的名字两次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她成了国际公认的最负盛名的4位原尾虫研究者之一。









永不停顿的脚步


1991年,尹文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她除了继续对原尾虫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还主持着国内新学科——土壤动物学的研究。为了追踪国际上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也使基础科学研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她和许多合作者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完成了我国土壤动物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

70多年的科研生涯里,尹文英先后培养出2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还培养出一大批能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她用累累硕果为科研人员树立起闪亮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


小知识

超微结构:在普通显微镜下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各种微细结构。





文/颜士州(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科学故事会》2024年10月刊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